人人都是大嘥鬼 香港家庭日產湯渣450公噸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7/25 17:28

最後更新: 2018/07/25 20:10

分享:

分享:

食德好早前進行「港人烹調習慣及廚餘產生情況」調查,訪問了603個家庭。(曾有為攝)

有組織就港人烹調習慣和家居廚餘狀況進行調查,發現港人愛煲湯,每日家庭產生湯渣重達450公噸,佔2成每日家居廚餘掉棄量。此外,又發現港人最愛的湯式和菜式分別是清補涼和淮山杞子湯和蒜蓉炒菜芯。

廚餘問題嚴重,據環境局,2016全港廚餘數量約為3600公噸,當中家居廚餘佔總量6成半,同時是都市固體廢物最大來源,達22%。食物回收組織食德好早前進行「港人烹調習慣及廚餘產生情況」調查,訪問了603個家庭。調查發現6成人對家居廚餘認識不足,不知道家居廚餘佔最大部分都市固體廢物比例比工商廚餘多。然而,近7成受訪者表示願意配合中央收集廚餘計劃,先於家中進行初步廚餘分類。

食德好項目主任(教育)吳嘉晉認為港人對家居廚餘意識不足,可能因為平日在家中廢棄的廚餘看上去數量少,卻沒想到不同家庭每天棄置的廚餘合計可以是很大的數字。

港人愛煲湯,每日家庭產生湯渣重達450公噸,佔2成每日家居廚餘掉棄量。(曾有為攝)

此外,調查亦了解了港人煮食習慣,發現8成人每星期有4-7晚都會在家煮晚餐,平均每星期煲2.5次湯,而且每晚平均煮3至4道菜,當中湯渣就佔了逾4成家居廚餘,以骨、肉、藥材為主。廚餘產生成因主要有4類:3成因為不能食用、2成因為不滿食材新鮮度、2成錯估用膳份量、2成來自過度購入食材。

調查亦歸納了港人最愛湯水和菜式。港人最愛湯水為清補涼和淮山杞子湯、節瓜瘦肉湯、西洋菜豬脊湯、蕃茄薯仔湯、粟米(蘿蔔、豬骨、忌廉)湯、青紅蘿蔔湯、排骨海帶湯;最愛菜式則是蒜蓉炒菜芯、蒸排骨和蒸肉餅、蒸魚、蕃茄炒蛋、煎雞翼。

入行17年的家務助理謝想珍指,見過不少僱主煲湯只飲湯,把湯渣都倒掉,最誇張是一整隻雞、原隻鮑魚和響螺片。有時候僱主會把吃不完的餸菜放在冰箱打算再食用,但最後總會直接丟掉。因此宜仔細估算每餐份量,寧願剛剛夠吃,也不要煮太多。

營養學家伍雅芬指,煲湯時食材大部分營養仍都鎖在湯渣,想要攝取營養的話,只靠飲湯未必足夠,建議湯和料一起吃。對於有人認為要用一大塊鮮肉才能為湯添甜味,她建議以栗子或腰果代替,除了減少脂肪含量,亦可避免吃不完造成浪費。她更推介薯仔湯和蕃茄雞蛋湯,營養豐富外,亦產生較少廚餘。

營養學家指,煲湯時食材大部分營養仍都鎖在湯渣,想要攝取營養的話,建議湯和料一起吃。(曾有為攝)

食物回收組織食德好聯同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於今年3至4月期間進行「港人烹調習慣及廚餘產生情況」調查,於全港18區以隨機抽樣樣式訪問了603個家庭。根據調查結果,他們建議政府推行食物捐贈減稅、爭取分區廚餘收集、並加強食物教育。

其他相關新聞

蓮藕變脆片菇菌包餃子 湯渣也可變美食